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唱响科研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四重奏”

作者:发布时间:2019-09-28浏览次数:471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这句话一直是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众多科研者多年来追求和践行的目标,把论文写在祖国建设的大地上,论文要来源于实践;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果要反哺社会。

近年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面向行业企业需求,从生产一线的实际中找项目、找课题,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探索出一条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科研发展之路。

精准定位,高职院科研服务有春天

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实现成果转化,成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据教育部最新《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高职院校占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仅承担着为地方培养数量巨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更值得关注的是科技服务如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高职院校对于区域社会发展所能提供的资源不能局限于社区服务、技能培训,应着力构建产学研融合服务的良性互动,调动资源,聚焦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盘活产能,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为社会服务,让高校科研成果真正落地“开花结果”。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江苏沿海,学校抢抓用好“一带一路”交汇点、中韩产业园发展机遇,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协同发展,把科研服务能力作为抓手,强化“根植地方、厚植师生、深植融合”的科研服务理念,为地方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立足点,明确应用型研究的科研定位,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追踪行业发展趋势,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建设悦达学院,形成特色“悦达模式”;与360企业安全集团创建“双主体”混合所有制360网络安全学院,打造有影响力的高职院产教深度融合品牌。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如夏花般灿烂

高职院校科研服务是双向互动的。要让科研人员从校园“走出去”,将科研成果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并能通过科学管理规划对地方企业进行多方位的指导,科研成果服务具体社会生产实践。要“引进来”企业技能大师,激发高层次产业教授人才引领作用。学校通过深化“政校行企”合作,与悦达集团、360企业安全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把“学产服用”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作为地方较具应用活力的科研机构,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加大力度引进地方技能大师、产业教授进驻校园,厚植区域特色文化,推行“职业素养+技能菜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精准对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双主体共育的人才真正是“生如夏花之绚烂”。近5年来,学校入选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立项省级课题92项,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和学术成果奖4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项,1位老师被聘为国家级创新创业导师,学校科技成果位列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脚踏实地,成果转化喜迎丰硕之秋

高职院科研服务地方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是立足于科技前沿,拥有学术研究的宏大视野,要心怀科学精神,理解自身科技成果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推动价值,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脚踏实地”指科研服务面向企业生产一线,科技成果要转化为实际效益,不仅要写在课题上、做在实验室里、更要落到具体的成品中,真正校地、校企协同育人,让校地、校企深度融合的双方受惠。

高职院校科研服务做到“脚踏实地”,平台机制至关重要。学校建成江苏省高校联合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生态纺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江苏省生态染化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和盐城市汽车远程监测与故障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工程中心9个。同时,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面向地方经济发展,按照“结构实体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服务特色化、条件信息化、资源国际化”的标准化建设,开展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双创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2018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江苏省高职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评审结果,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李仁和校长牵头负责,联合江苏悦达智能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申报的“江苏省智能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获准立项,将建成行业技术领先的高职院校智能农业装备开发基地和产学研示范基地,提高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

打破壁垒,力促科研服务突围寒冬

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数量多,转化质量不高一直是困扰的难题,为打破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两张皮”现象,学校以“松绑+激励”为导向,积极落实“科技改革30条”政策,实行优质优奖,极力调动广大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完善顶层设计,围绕地方企业需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专业集群为依托,校企共建8个科技创新团队。学校成功举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洽谈交易会,促成技术转移项目350余项、技术转移成交额4000余万元、服务企业数量400多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科技厅产学研前瞻性项目13项,省科技厅苏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0项,省重点研发计划2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4人次入选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高层次人才项目。

学校党委书记邵从清表示:“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建立鼓励竞争和绩效导向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改革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机制,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服务的红利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