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苏式双面 “秀” | 琢瓷成画大丰瓷刻焕新“颜”

作者:胡朔 来源:中国江苏网发布时间:2023-09-03浏览次数:10

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作为非遗大省,江苏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古老非遗,正在江苏大地上绽放出熠熠的时代光彩。

大丰瓷刻最早起源于18世纪民间,在瓷器餐具上冲刻姓氏和印记。后艺人把艺术与雕刻融于一体,以钨钢刀或金刚石刀在素面成品瓷器上或瓷板上,錾刻书画或图案,成为一种工艺美术制品。

瓷刻作品的创作是一件“硬碰硬”的“狠”活,因为瓷件釉面光滑且脆、硬度较高,在刻瓷过程中瓷面稍有不慎即会产生爆裂,一件大丰瓷刻,需要进行素材、备稿等前期准备和至少六个步骤的凿刻加工,匠人“快准狠”的手法赋予了艺术作品物象的肌理,使作品真实逼真,既有洒脱的书画笔墨之韵,又有浓烈的金石雕刻之趣。

“大丰瓷刻是目前中国瓷刻类唯一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项目。”大丰瓷刻第五代传承人陈银付表示,因为是纯手工制作,瓷刻作品的制作周期很长,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所以精品很少,能坚持下来的人更少。经过二十多年的考验、筛选,如今这个几十人的团队堪称“万里挑一”。

陈银付自幼受父辈瓷刻技艺熏陶,十二岁那年已基本掌握瓷刻全面技艺,并能独立制作瓷刻作品。为了追求瓷刻技艺的精进,陈银付几乎把中国所有有瓷刻的地方都走访学习了一遍。研修艺术设计、学习油画、参加培训班……陈银付希望通过自己的瓷刻作品,传播家乡的历史人文拉近传统与现代,家乡与世界的距离。

“讲好“非遗故事’,需要将差异化的非遗品牌融入旅游之中,让非遗瓷刻“活在当下,火在市场’。”据陈银付介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关注世界非遗与大丰瓷刻的融合,让大丰瓷刻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1年,“大丰瓷刻”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陈银付也成功申报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一路走来很是艰辛,但好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陈银付说。近年来陈银付将瓷刻作品与当地旅游资源有机融合,举办“多彩非遗·艺术花海”等活动;与英国乌邦寺庄园进行麋鹿文化交流,并将瓷刻作品《麋鹿王》作为谢礼回赠;在大丰中小学组建瓷刻社团,在省内高校成立非遗学院,进行非遗项目教学……传承之路越来越丰富。为了让学生们明白精湛的技艺来自努力、坚持与钻研,陈银付常常来到校园亲自讲授、指导,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将民族文化和工匠精神在学校这方沃土得以传承。

“由复杂到简洁、由技术到应用、由收藏到把玩”,2022年,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非遗学院”,探寻着更适合年轻人体质的非遗配方。袁沁沁既是大丰瓷刻的青年传承人,也是“非遗学院”的一名教师,在这里,她根据学生学习专业“因材施教”,带领孩子们接触了解非遗,探索瓷刻创新。

“网络直播、动漫徽章、传统元素的具化……瓷刻文创在校园里收获了更多的灵感。”在即将举办的紫金奖·第四届中国(南京)大学生设计展上,袁沁沁带领的学生团队将推出《湿地精灵》系列作品,展示非遗技艺的巧妙设计和艺术魅力。现代瓷刻,已经从艺术欣赏走向生活日用。“我们要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让非遗技艺融入当代生活。”陈银付说。

“留住匠人手上的温度,增加非遗传承的热度,开拓创新发展的深度。”谈及“天大丰瓷刻的传承和发展袁沁沁表示,丰瓷刻立足乡土,包容万象。作为传承人,我们会积极地面对“机器化’与“大数据’的挑战,将“新力量’的优势发挥。”陈银付自信地说“未来三到五年.我培养的学生纷纷出师,大丰瓷刻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链接:

https://filedc3c47575628.aiwall.com/v3/idea/cDHWGiPQ?unid=ohAJ7wdWujt9iFC7Zq0CnobmYUL8&wxid=odVsFj4B3mPE3w-037tu8cUEPqYo&latestUser=1&suid=ohAJ7wdWujt9iFC7Zq0CnobmYUL8#unid=ohAJ7wdWujt9iFC7Zq0CnobmYUL8&wxid=odVsFj4B3mPE3w-037tu8cUEPqYo&latestUser=1&suid=ohAJ7wdWujt9iFC7Zq0CnobmYUL8